马铃薯早、晚疫病
早疫病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,主要为害叶片、叶柄和块茎。受害叶生黑褐色、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,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。叶柄和茎秆受害,多发生于分枝处,病斑长圆形,黑褐色,有轮纹。薯块发病,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。潮湿时,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。
晚疫病 主要为害叶、茎和块茎。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,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,并引起块茎腐烂,严重影响产量。 叶上病斑灰褐色,边缘不整齐,周围有一褪绿圈。在潮湿条件下,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,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。块茎上的病斑褐色,形状不规则,微下陷不变软,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,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。
防治方法:喷洒杀菌剂,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,逐步扩大范围。选用绿亨72%霜脲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-1000倍液;绿亨58%甲霜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,绿亨飓风70%烯酰·嘧菌酯1500倍,绿亨 80%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。每7-10天左右喷药一次,共喷2-3次。
马铃薯病毒病 有3种类型,花叶型 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,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,严重时叶片皱缩,全株矮化,有时伴有叶脉透明;坏死型 叶、叶脉、叶柄及枝条、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,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,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;卷叶型 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,变硬、革质化,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。此外还有复合侵染,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。
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选用绿亨30%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-1200倍液或绿亨6号,配合绿亨天宝1500倍喷雾效果明显,病情严重时三者混配使用效果显著。
马铃薯青枯病 发病后病株稍矮缩,叶片浅绿或苍绿,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,开始早晚恢复,持续4-5天后,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,但仍保持青绿色,叶片不凋落,叶脉褐变,茎出现褐色条纹,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,湿度大时,切面有菌液溢出。块茎染病后,轻的不明显,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,切开薯块,维管束圈变褐,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,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,严重时外皮龟裂,髓部溃烂如泥,别于枯萎病。田间土壤含水量高、连续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上升,高发。
药剂防治:可在发病初期用绿亨6号1000-1500倍液、绿亨86.2%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,隔10天施药1次,连续施药2-3次。
马铃薯黑胫病 主要侵染茎和薯块。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-18厘米出现症状,病株矮小,节间短缩,叶片上卷,褪绿黄化,腹部变黑,萎蔫而死。横切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。薯块染病始于脐部,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,病部黑褐色,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,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,湿度大时,薯块变为黑褐色,腐烂发臭。雨水多、低洼地发病重。
化学防治:黑胫病菌存在于维管束中,一般药剂很难杀死薯块内部的病菌。目前以发病初期用绿亨6号1000-1500倍液或绿亨86.2%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。
小地老虎 该虫以幼虫危害植株,低龄幼虫在嫩叶、嫩芽上取食,咬成凹斑、孔洞和缺刻。3龄后幼虫潜入土表,咬断根、地下茎或近地面嫩茎,使幼苗萎蔫死亡,造成缺苗断垄。小地老虎的防治一定要坚持“治小治了”的防治策略,抓住小地老虎早晚出土活动的有利时间施药防治。
防治方法:建议在早上6-7点和下午17-18点开展防治;亩用绿亨522.5克/升氯氰·毒死蜱乳油1000-1500倍液或绿亨48%毒死蜱乳油600-1000倍液滴灌防治。
蚜虫防治方法 选用绿亨26.5%敌畏·吡虫啉乳油1000-1500倍液或绿亨7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0-15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。